趣店一封充满了个人情绪的回应文,以及罗敏“坏账不催”等言论,将这家刚刚上市的公司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直接影响了股价,截止昨晚,趣店的股价已经跌了70个亿。品牌公关对于一家公司有多重要?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品牌公关总是关键时刻掉链子?
趣店上市后,CEO罗敏接受程苓峰访谈,在《趣店罗敏回应一切》里回应质疑。但结果是“越描越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蠢萌程度实在让身在互联网的各路媒体哭笑不得。
23日晚美股开盘后,股票暴跌70多亿人民币,截止到收盘,总共跌了140亿。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公关危机越来越多呢?
成长太快 品牌公关部门搭建滞后
当下互联网公司的成长速度,即使和互联网创业的发源地硅谷比起来,也是胜出很多。按目前的估值和市值,58同城70多亿美金,美团过百亿美金,快手30亿美金。在这其中最年轻的快手。在资本的催熟下,越来越多的项目像个畸形的婴儿,长得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快。快速催熟的鸡肉没味道,快速催熟的项目也是千疮百孔。
品牌公关作为不能产生直接收益的部门,往往是一个创业项目中,搭建是最迟缓滞后的。所以现实中最大的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公司的业务需求与发育迟缓的品牌公关之间的协调关系。在缓解目前看来,依然没有任何缓解痕迹。
品牌公关水平欠缺
而在其中,即使搭建了品牌公关部门,但大多数国内公司的品牌公关水平依然停留在上个世纪。我的好友、创业家的韦龑有一次和我吃饭时说,在美国,品牌公关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情,连美国总统、大集团都需要专门请最精英的人士担任公关或游说顾问。
但是在国内呢?绝大多数的品牌公关只会“叫老师,发稿子,送礼物”。老师,老师,发篇稿子吧。老师,中秋节了,给你送盒月饼吧。老师老师老师~~~就像是深圳华强北地铁出口那些发票贩子一样,“发票、发票、发票”,品牌公关这个本来机智而综合性的工作,被搞成了一件低能而机械的工作。
郭德纲调侃于谦的段子,说我的脑子值10块。而于谦的脑子的值500。因为是全新的,基本没怎么用过。这就是目前互联网公司品牌公关的脑子现状。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不专业,人员混杂,一个专业的岗位混入了太多不专业的人。二是品牌公关的不在乎和傲慢。
在绝大多数公司,品牌公关是属于最后搭建的非业务部门。一般的品牌公关都是在公司稳定之后加入,他们根本没有经历过公司的早期的九死一生的艰难困苦,也许从就职一天开始,就是陪着老板参加各种高峰论坛,和各大媒体的记者谈笑风生。
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种虚幻的权力感。在他们看来,世界就应该是俯视,他们忘了,媒体尊重的是你老板,而不是你。所以不管是面对媒体,用户,都是一副暴发户不在乎的口吻和腔调。他们忘了这家公司即使有上百亿规模,这大多属于早期创始团队打下来的江山。但是如果事情搞砸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换一份工作而已,但老板呢,默默的咽下所有的苦果。一切的兜底最后都是老板兜底。比如小蓝单车。
但是,这些负面的锅都让品牌公关来背。显然这不够厚道。在这些危机中,老板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在的很多公司,每次遇到一件事情,品牌公关遇到事不能做决策,事后只能背锅侠。
品牌公关发声 老板藏在幕后
正是由于品牌公关属于非核心业务和非营收部门,看来风光无限的品牌公关,其实很大多数公司都很弱势和边缘化,不管是面对老板,和协调部门资源,都会遇到各种问题。理论上来说,正是因为品牌公关比老板懂媒介和传播,所以才会帮助老板和公司来负责此事,但是绝大多数品牌公关其实没有任何决策权,品牌公关成了纯粹的传声筒和摆设。所有的一切都是要说服上级和老板,但是品牌公关事件中,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成本。错过一天,芝麻大的小事已经蔓延成了西瓜。开头提到的几件事情皆是如此。
对外发声,配合团队,本身就是CEO工作的一部分,即使低调如张小龙,也要隔段时间发个声,露个脸。深圳有家估值数百亿的公司。品牌公关一筹莫展,因为他们很被动,一方面老板觉得品牌不够响亮,要求品牌公关发力。一方面自己不想露面或不想说话。于是品牌公关就变成了一个你画我猜的游戏。在这中间,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创始人。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
点击““咨询” ”,如有商标品牌需求,召唤尚标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