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官方统计,我国至少有15%的企业商标在境外被抢注;我国商标在国外遭抢注的事件,每年超过100起;出口商品商标被抢注事件有2000多起,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每年约10亿元人民币。
国产胶鞋明星“飞跃”运动鞋商标被法国人抢注,类似的设计与制作工艺,“飞跃”在国外是价格昂贵的潮流新品,在中国却还在为实现“品牌溢价”而努力,关键的是走出国门成了横在面前的难题。
1999年,博世西门子公司在德国抢注了“HiSense”商标。该商标与海信的“Hisense”商标只在中间的字母“S”处有大小写区别。随后几年,海信海外销售增长,但是“HiSense”商标的问题成为疑难。海信集团历经6年,最终以50万欧元的高价从西门子公司手中赎回了在德国注册的“HiSense”。
无独有偶,百年老字号“王致和”商标也在德国被抢注。在与对方协商未果后,王致和集团在德国柏林提起诉讼,追讨商标权。这是王致和商标第一次在国外被抢注。此后,王致和集团开始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抓紧注册国际商标,以避免再次被抢注。
2003年,五粮液集团发现一名韩国人将五粮液的汉语拼音“WULIANGYE”在韩国注册成商标。五粮液集团向韩国商标总局递交了异议申请,并出具了“五粮液”作为国际知名商标和品牌使用在先的证据。但韩方辩称“五粮液”在韩国并不知名,注册不存在误导,双方陷入僵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