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挤透风屋睡麦草床,4个月不回家_fina
原标题:挤透风屋睡麦草床,4个月不回家_fina
打造百年企业,凭借的就是新产品。说实话,原始创新比较难,但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决不能错过好产品。研发成功了奖励专家,失败了企业买单。—威高集团董事长陈学利2.5万元税务周转金起家,从一个镇办的不起眼的输液器小厂,到资产400亿,成为国内最大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威高集团的路,走得并没有常人想象得那么顺利。通货膨胀、金融危机、厂区大火,多次足以毁灭企业的危险来临时,董事长陈学利带领员工一步步起死回生,大力投入科研,尊重每个职员,这才有了威高近30年的辉煌。
本报记者 王小蒙
两次危机一场大火
足以毁灭威高
1987年,时任威海市环翠区田村福利院院长的陈学利,偶然发现一个商机——组装输液器。利用2.5万元税务周转金,陈学利带着一帮人开始了创业。“1988年,全国都在上马医疗器械,威高正是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一次性耗材市场需求旺盛的机遇中发展起来。”
在陈学利看来,公司在发展中无时无刻不面临挑战,尤其是1994年的通货膨胀和1997年的金融危机,三年多时间内先后遭遇两次足以毁灭威高的巨大危险。“银行不贷款,企业没有资金流和现金流,倒闭的不在少数。”
危难之中,陈学利带领公司,硬是凭借群策群力一次次闯过难关。“大家共同借贷借款,员工手中的钱也都拿出来借给公司。”挺过之后,威高在随后三年时间内陆续积累了上亿资金,设备也更新换代,并投资一亿元建设了新的工业园。不料随后的一场大火,再次把威高推向生死攸关的境地。
2001年1月,由于新建厂区电缆短路,引发的大火烧了一整天,几乎将刚投产不久的厂房、设备烧得精光,威高因此损失了八千万元。“当时感觉死路一条,无法东山再起,干脆关门算了。”陈学利说,当他看到等在路边的员工们坚决追随时,痛下决心开始自救。
在寿光,陈学利租赁了一家小企业的同类产品生产线,陆续赶到的员工越来越多,在临时生产车间复工,24小时不停歇地生产。没有宿舍,员工们挤在四处透风的砖坯晾晒屋,用麦草木板铺床,坚持了4个月时间,没有回过一次家。
“当时我们的产品没有中断销售,生产量虽然低,但还是不计成本地送货。”陈学利说,为了不丢失客户,业务员拿着做好的产品,坐客车、火车甚至骑自行车送货,将客户需要的产品如数送达,分分秒秒争取自救。
4个月后,被大火烧毁的厂房重新建好了,但设备仍无钱购买,这时陈学利靠信誉赢得了大量资金和设备。“一位故交甚至拿来了一辈子的积蓄,包括儿子结婚的钱。”4个月后又重新投产,威高再次创造了奇迹。陈学利说,之所以能相继挺过人灾和天灾,靠的就是企业的凝聚力。
公司利益最大化
股东的钱留在企业
“你用良心对待员工,他就用良心对你,你对他诚心,他就对你忠心。”当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不少员工刚拿到的年终奖。尽管损失惨重,陈学利依然决定发钱补偿员工,让他们回家过好年。
但为支持企业尽快复活,没有一个员工肯收这笔钱。如今,为感念当初参与自救的员工,陈学利每年都会给予他们厚重奖励。当年的自救精神和向心力传承下来,形成“良心、诚心、忠心”的“三心文化”。
1998年,威高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迎来更快发展期,这与陈学利力主的公司利益最大化密不可分。“威高虽然是股份制企业,但股东从来没有利益最大化,我们的口号是为威高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陈学利说,股东的大部分钱都留在企业,一是用来建房分给员工,二是继续投入生产,以减少借贷成本、降低风险。
陈学利认为,有好的一线员工精雕细琢,企业才会长久。为留住员工,威高给他们提供了优惠住房和免费三餐。“有一次在餐厅吃饭,看到一位瘦小的女职工打了足够两个人吃的饭,原来是为省钱,趁着中午免费吃一顿,能撑一天。”听完后陈学利颇为触动,当即决定每天为员工提供免费三餐,一天的费用就要几十万元。
“利益分配和福利上,让员工享受威高的发展成果,这才能形成企业的凝聚力。以前都是我们去跨国公司挖人才,现在都是他们来威高挖人。”陈学利说,引进高端人才会给他们提供住房、交通工具,对子女上学入托、家属工作安排等也会提供便利条件,并且给予技术专家股权或期权。
目前,威高已有500多种、8万多个规格的产品,其中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占到80%以上,100多种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研发成功奖励专家
失败了自己买单
“说实话,我国医疗器械整体发展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不少高精尖的医疗器械,都得依靠进口。像进口的心脏支架,过去一个高达5000美元,对国人来说价格太高了。”为了制造出国人用得起的产品,陈学利决定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心脏支架。
他先后到几个国家,寻找心脏支架方面的专家和技术。经过多次互利互惠的商谈和研发,2005年,威高自主创新研发的心脏支架终于上市。“我们打破了国外垄断,迫使进口产品大幅降价。目前国外产品价格在14000元人民币以上,威高的仅为8000元左右。十多年来,我们销售的心脏支架为国家节约了360多亿元。”目前,威高的第三代心脏支架正在做临床试验。
每年,威高会拿出销售收入的5%,用于高端产品研发。在2015年,公司投入的研发经费已达到14亿元。在陈学利看来,打造百年企业,凭借的就是新产品。“说实话,原始创新比较难,但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决不能错过好产品。研发成功了奖励专家,失败了企业买单。”威高搭建了产学研平台,靠着“舍得吃亏、敢担风险”的劲头,紧紧抓住机会、留住人才和技术。目前,威高与科研院所合作及独立研发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微创手术机器人、彩超、人工肝、骨生长因子等高科技产品,打破了研发瓶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成为威高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关键核心产品。
“我不怕花钱,疼惜的是没有时间。”面对国外医疗器械的先进发展水平,陈学利也感到深深的紧迫感。在国内,研发的新产品要上市,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而十年一个周期才能培育出成熟的产品。对于新产品的选择他慎之又慎,研发前都要经过周密的论证。
近年来,陈学利也正在医疗健康和服务领域布局。凭借自主研发的聚砜膜,开展肾透析服务,在全国建有数十家肾透析中心,前来透析不仅车接车送,中午还管一顿饭。他计划,到2020年威高要规划500多种高科技产品,新研发100多种,进一步打破国外垄断,降低产品价格,让大多数国人都能用得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