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对汉中来说是实施品牌兴市战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汉中市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这是该市近年来强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以“一所一标”工程为载体,以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为重点所取得的成果。
辉煌的背后是一组组数据的支撑:2006年以来,汉中市新注册的商标是过去30年总和的3倍。特别是2008年全国“一所一标”工作现场会在汉中召开以来,“一所一标”工作迅速在全国工商系统学习推广并开花结果,该项工作经验已冲出国门走向世界,2010年6月21日至24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亚太研讨会上得到普遍认可和好评。三年来,全市新注册商标和涉农注册商标分别以每年30%和35%的幅度增长,其中地理证明商标增长400%,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汉中目前已拥有注册商标916件,其中省级著名商标47件,市级著名商标5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充分、有效地利用商标促进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品牌兴市氛围
汉中市工商局始终重视舆论先行,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形式,搞好宣传造势。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开辟专栏,工商局长访谈,商标战略征文,举行全省、全市著名商标企业授牌暨新闻发布会等,广泛宣传商标富农、品牌兴市的战略意义,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各县(分)局和基层工商所利用乡镇逢集、庙会、民俗节日等时机出动宣传车辆,散发宣传材料,帮助农民群众了解商标知识,增强品牌意识。全市76个工商所与285户涉农企业建立了商标联络员制度。市工商局专门向市政府呈报了《关于进一步实施商标战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经市政府批转实施,各县(分)局提出了商标富农方面的意见建议33条,自觉将一所一标工作与政府倡导的“一村一品”工程和品牌兴市战略相结合,争取将培育发展农副产品商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对乡镇经济工作的考核,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加强行政指导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
开展了全市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的全面摸底工作,制定了《商标战略三年梯级培育规划》,按照“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的思路,建立了省、市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梯次品牌创建结构。把商标富农和“一所一标”工作和落实到局、所、人,实行一个工商所扶持一个涉农商标注册的“一所一标”制,并列入工商所年度目标责任进行考核。
落实行政指导,服务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行“三书”在商标工作的应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向企业和农业经营户发出《商标注册建议书》,使其尽快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商标注册申请。目前,已向通过调查摸底确定的216件未注册的涉农商标和具有地理标志特征的农产品16个发出《商标注册建议书》;先后指导“宁强雀舌”、“城固橘柑”、“城固蜜桔”“略阳乌鸡”、“汉中仙毫”五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商标局的通过。
积极引导和扶持农副产品生产、经营者争创市、省级著名商标和国家驰名商标,提高商标的知名度和附加值,走品牌化经营之路。现已重点扶持推荐认定“青木川”、“定军春”、“天翔”、“羌笛”、“芳祥”等47件商标为省著名商标,并将培育认定“朱鹮”、“上元观”、“定元春”、“羌州”等55件商标为市著名商标。汉中市政府、城固县政府出台了奖励驰(著)名商标企业的政策,使得全市一所一标工作真正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促动、企业主动的生动局面。
运用“龙头企业+商标+农户”模式,实施商标兴农富农战略。洋县优质犁产业化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科学运用“朱鹮”商标,把当地犁农组织起来,实施品牌化经营,使洋县贯溪优质梨走进了大都市,走进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其价格也从不到2元一斤卖到了4-5元一斤;汉中汉王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阳安”商标在去年被认定为汉中市著名商标后,签约农户从原来的1600多户、种植面积不足6000亩发展到现在的签约农户5192户,种植面积15017亩,并使户均增收80多元,签约农户总受益超过30万元,企业也被汉中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龙头企业。目前,全市41个涉农龙头企业(其中省级11个,市级30个)共签约农户60多万户,签定订单70多万份,金额5亿多元,使近200万农民因此受益。
强化商标权保护。在打击商标侵权的同时,汉中市工商局牵线搭桥促企业联姻,川陕两个共同使用“羌笛”商标的企业在汉中成功签约,相互许可对方在自己注册的商品类别中使用“羌笛”商标,实现了强强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