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品牌需要恒久的执着和坚守)
2016中国品牌论坛,安排在11月8日记者节这天进行,并不完全是偶然。
“中国品牌迈向中高端,要善用媒体这个平台,讲好中国品牌故事,维护中国品牌形象,媒体责无旁贷。”作为论坛的主办方,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一语道出如此安排的深意。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是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答题。
怎样实现“三个转变”?怎样培育“工匠精神”?怎样让更多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参加2016中国品牌论坛各方嘉宾的观点见仁见智,有料有趣,共识在交流中汇聚,信心在共识中倍增。
经济总量很大
世界品牌不多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故事为全世界津津乐道:北斗导航、高铁装备、深海探测器等高端制造在世界舞台赢得良好口碑,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四代移动通信等新业态潜力巨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迅速……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仍然大而不强,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仍然存在短板,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品牌附加值较低,国际知名品牌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说。
“品牌凝聚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识别标志,也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说,“拥有知名品牌的多少,不仅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反映,还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王江平介绍,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商标大国,商标注册申请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在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排行榜中,今年中国上榜15个。“但是,我国的全球知名品牌不多,品牌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还不强,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还不够高,品牌强国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中宣部副部长庹震表示,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融通更加频繁深入,一些中国企业、中国品牌不断成长壮大、走出国门,积极开展跨国经营,逐渐掌握核心技术、领先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现在中国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数量还不够多,实力还不够强,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1万亿元,和中国的经济总量一样位居世界第二,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过半,达到66.4%。而另一方面,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我们现有供给规模、产品质量难以有效对接这样庞大、个性化和高端的消费需求。
海淘、代购、扫洋货,高端消费持续外流,凸显了某些领域国内品牌和产品品质的缺位。“为什么那么多人成群结队到日本买马桶盖”“为什么我们造得出 神舟 却生产不出圆珠笔芯”……这些都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大家普遍认为,适应消费新需求,挖掘国内消费潜力,实现经济平稳增长,迫切需要发挥品牌的作用,这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
品牌源于品质
品质源于创新
“因为雾霾,北京市场空气净化器热销。但你是否知道,我们的国产品牌只占整个空气净化器市场的7%,也就是90%以上的是被洋品牌占领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说,发达国家的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对GDP的贡献超过66%,而我国,这个数字不到18%。“打造优秀国货品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品牌迈向中高端,首先要把好质量这道关。国货品牌必须精益求精,以提升品质为根本,下大力气做出真正的好产品,由产品制造走向精品制造,提高品牌的含金量,拓展品牌的增长空间。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很多人对海尔CEO张瑞敏怒砸冰箱的故事印象深刻。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海山说,海尔创业30余年以来,从名不见经传的集体厂发展成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可以说,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贯穿始终。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说,好的品牌首先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第二要有核心技术,第三要有自己的文化。只有这样,这个品牌才能长盛不衰。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用北京同仁堂药店的这句座右铭,说明这家知名老字号对品质的坚守。“而在现代产业中,要使品牌基业常青,还需要持续的创新,否则再知名的品牌也会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庄聪生也举了一些国外知名品牌的例子:柯达胶卷曾经是全世界著名的胶卷巨头,销售占到全球的85%,诺基亚的手机在全球最高份额占到47%,但是,“它们没有能够持续创新,尽管品牌很好,最终还是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打造互联网品牌,除了要以稳健的商业模式作为基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的产品。如何做出好的产品?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围绕用户的痛点和刚需进行创新。”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说,“互联网企业尤其需要持续创新、不断改进产品,才能使这个品牌不断附加新的内涵。”
围绕品牌、质量、创新的“三角关系”,与会嘉宾达成这样的共识: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确保质量安全,提升质量水平,是培育和创造品牌的推动前提,没有质量,品牌就没有美誉度,也就没有了市场;创新是品牌的动力,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涵养工匠精神
传播品牌故事
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品牌承载着企业的价值、精神、理念,企业打造百年老店、金字品牌,文化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活力之源。
“品牌是精益求精的执着,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太平人寿总经理张可说,中国品牌之路如何走,完全取决于企业是否选择正确的路径。“一代宗师说习武之人有 三见 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们的品牌走过了 见自己 、 见天地 的阶段,正处在 见众生 、做品牌的阶段。”
论坛上,“工匠精神”这个词一再被与会嘉宾提起。“我们提出 匠心打造中国品牌 的企业愿景,丰富小作坊精神的内涵、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培养一大批造好车、造名车的工匠。”奇瑞汽车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跃说。
徐工集团副总裁吴江龙对此深有同感:“我们提出了 技术领先、用不毁 的理念,这是徐工铸就大国重器的关键砝码。全面迈向中高端,提升用户价值和企业价值是核心。”
“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只有培养出大量能工巧匠,才能让他们为我们的华为、为美国的苹果公司制造出最好的零部件。”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说。
当然,要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还必须坚定不移“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只有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才能真正成为国际品牌。
中核集团副总经理和自兴介绍,中核集团已成功向7个国家出口了7台核电机组、8座核研究堆或核动力装置,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经贸关系。“十三五”期间,中核集团将继续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核电“走出去”为牵引,带动整个核工业产业链“走出去”,打造中国高新技术和装备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又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契机。兰州兰石集团总经理张金明介绍,兰石积极抢抓机遇,快速搭建国际化经营平台,成立国际工程公司和8家海外分支机构,加快沿“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战略布局,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兰石品牌正迅速走向国际。目前,兰石产品与服务已获得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和好评。兰石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在国际能源装备领域大幅提升。
知名品牌背后,都蕴含着不同凡响的故事。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是媒体的共同责任。论坛上,所有嘉宾对人民日报社主办品牌论坛的做法表示肯定,同时希望更多媒体用生动鲜活的笔触、多维立体的视角、融媒体传播平台,全方位、多角度讲述中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
“让我们一起拥抱中国品牌的美好未来!”主办方充满诗意的表达,引起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也道出了携手奏响中国品牌最强音的共同心声!
文章标签: 商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