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来临,往往需要一件或者几件标志性的事件。比如眼下炙手可热的在线问答付费现象,从知乎旗下的值乎、知乎live到果壳旗下的在行、分答,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付费获取知识。随着这种模式的密集出现,有人说知识零售变现时代正悄然来临。
且不说知网空间、百度文库等平台的付费论文,也不说某些强势媒体的付费阅读,单单是提供咨询服务的平台,除了“在行”之外,还有个人经验共享平台“领路”、面对中产用户的付费办事app“高朋汇”、针对留学生的在线辅导平台“8点后”等。此外还有知识分享平台“想看”,乃至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功能,以及自媒体的流量分成等,其实都带有“知识变现”的色彩,这种现象已经“悄然”存在了很多年,只不过是最近“值乎”“知乎live”“在行”“分答”扎堆问世,才一时给人量变累积为质变、一个时代倏然来临的感觉。
正如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演讲中所说,人类的商业历史可以分为四代交易入口,第四代交易的入口就是知识,建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以“知识侧”和“内容侧”为主。这或许可以解释,不管是在线问答也好,知识分享也罢,这么多的平台,都把心血投向了知识和内容生产,催生了一个知识零售变现的时代。
不过目前来看,一个繁荣的“知识付费”时代,至少还需要过两大关口。其一是互联网江湖的“免费”基因和惯性。互联网自从在中国普及开来,似乎就被烙上了免费的印记——邮箱、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杀毒软件、浏览器、搜索、浏览阅读免费……很多人甚至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免费思维。
事实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就曾明言,互联网不应该是免费的经济。有的互联网模式是通过免费获取用户建立用户平台,最后通过广告等其他方式间接收费,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近年兴起的种种“付费获取知识”的平台和模式,不过是将收费进行得更直接、更干脆罢了。虽然如今很多互联网服务都在向付费模式转型,但是毕竟广大的互联网用户已经习惯了免费,付费的土壤是否已经成熟有待验证,逐渐为自己的网上行为付费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恐怕是“知识付费”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关口。
对于中国互联网用户而言,在网上免费下载音乐、电影,被视为理所当然,手机应用免费“抓取”别人内容的争议也是萦绕不去,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几乎是付之阙如,侵权代价低、维权成本高,成为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难点所在。可想而知,值得变现的各种知识,势必也将面临“抓取”“转载”“摘编”之类的困境,知识产权保护将是“知识付费”所要迈过的第二道关口。
上溯“知识付费”的历史,最著名的案例当属发生在“提问者”刘备和“答题者”诸葛亮身上的“三顾茅庐”,当时,刘备抛出了“如何匡扶汉室”的问题,诸葛亮的回答则是以“三国鼎立”为核心内容的“隆中对”。至于报酬嘛,则是军师、丞相这样的高官厚禄。虽然诸葛亮那样的极高付费标准难以复制,但老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终究是最大的财富,付费是迟早的事,问题只是——付多少,怎么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