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资讯

首页 > 商标资讯 > 正文

数十亿美元基因魔剪专利案裁决:华裔科学家张锋所在机构赢了

2017-02-16 03:53:00 商标资讯 分享
(原标题:数十亿美元基因魔剪专利案裁决:华裔科学家张锋所在机构赢了)

当地时间2月15日,美国专利局审查与上诉委员会就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专利纠纷案作出裁决,华裔科学家张锋所在机构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保留2014年获得的CRISPR专利权,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专利申请没有冲突。
华裔科学家张锋 资料图
因为争夺的对象是价值数十亿美元、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最为明星的“基因魔剪”的CRISPR-Cas9,这场专利官司广受关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对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在可预计的未来,将在治疗疑难杂症上大有市场。
此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申请美国专利及商标局介入,表示该校生物学家詹妮弗·杜德娜(Jennifer Doudna)与其合作者法国微生物学家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是CRISPR技术的最早发现者,在CRISPR上的专利申请与博德研究所已有专利冲突,认为博德研究所2014年的专利无效。2016年1月,美国专利及商标局展开调查,并于2017年2月15日作出裁决。
杜德娜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认为,张锋只是诸多杜德娜论文的跟进者之一,将CRISPR运用到老鼠和人类细胞上只需要常规技术,是基于他们在原核细胞中应用的延伸。但张锋一方的理由是:杜德娜只是预测CRISPR会在人类细胞上有效,自己是第一个将CRISPR运用到人类细胞中的人,从应用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是一个“质”的跨越。
一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专利案纠纷以张锋一方获胜暂告一段落。在裁决书中,美国专利局审查与上诉委员会总结写道:“证据显示,将CRISPR-cas9用于包括原核细胞或体外的所有环境,这并不能显而易见地推导出这项技术也能用于真核细胞。因为一项普通的技术无法有根据地预期到CRISPR-cas9可以成功应用于真核细胞。”
针对这一裁决结果,作为专利案的另一当事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官网发表声明,表示会考虑下一步的法律措施,包括可能就美国专利局审查与上诉委员会这一裁决提起上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表示,将继续收集证据来证明杜德娜与卡彭蒂耶最先发明CRISPR技术可用于所有细胞系。
目前已有数个关于CRISPR的生物技术公司成立,涉及数亿元的风险投资。其中就包括张锋创立的、已经公开募股筹得9440万美元的公司Editas Medicine和杜德娜创立的、获得诺华两轮共计8500万美元投资的公司Intellia Therapeutics。裁决公布后,Editas Medicine股票大涨近30%。
CRISPR专利案背景回顾:
据张锋此前接受美国媒体STAT的访谈中提到,2011年2月,他在一场研究报告中第一次接触到CRISPR,随即和当时的学生丛乐决定跳过原核生物,直接在老鼠和人类的细胞中研究CRISPR系统的有效性,并在2012年春完成基础工作,但为有更重大的进展突破,暂时没有发表。
直到2012年6月,杜德娜发表利用原核生物的CRISPR系统在体外编辑试管中的DNA的论文,张锋实验室争分夺秒,在2012年10月向《科学》投稿,并在2013年1月3日在线发表,率先在人类细胞上实现CRISPR基因编辑。
专利之争也在那时拉开帷幕。科学专利一般在论文发表前夕开始申请。2012年5月25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向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提交了与CRISPR相关的专利申请。同年12月12日,张锋与博德研究所也向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提交了申请,申请对象是在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组上进行CRISPR-Cas9基因编辑这一方法。
尽管在申请时间上,张锋比杜德娜晚了近7个月,但由于专利申请周期长,杜德娜没有因此得势。反而,博德研究所通过缴纳70美元的快速审核通道,凭借能证明张锋比杜德娜更早做出实验的实验记录本,在2014年4月15日,获得了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关于CRISPR的第一个专利授权。专利权限包括在真核细胞或者任何细胞有细胞核的物种中使用CRISPR。这意味着张锋拥有在除细菌之外的所有生物,包括老鼠、猪和人身上使用CRISPR的权力。
但杜德娜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没有就此让步,并一直积极寻找更多证据证明自己才是CRISPR的第一发现者。 (原标题:数十亿美元基因魔剪专利案裁决:华裔科学家张锋所在机构赢了)

文章标签: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