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成都,与成都人进行交流,让人感觉很舒服,灵感也来得特别快,很容易就有好听的旋律蹦出来。”对于《成都》这首民谣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爆款”的原因,创作者赵雷特别提到了成都带给他的积极影响。在他看来,创意迸发源源不断正是成都魅力之所在。
事实上,作为如火如荼建设中的西部文创中心,成都的创意已呈“井喷”之势。11月25日,以“创意成都,美好生活”为主题、定位于“创意·创新·创业”的2016成都创意设计周将拉开序幕,成为众多“成都创意”集中展示的年度盛会。2016金熊猫文创设计奖、2016成都创意设计产业展览会、2016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成都峰会、“双百”文化旅游创意活动、成都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电子竞技大赛等创意周活动将把“成都创”的含金量提高到新的高度。
从2014年开始,成都已举办了三届创意设计周。不同于往届,今年展示的金熊猫文创设计奖及成都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的4000余件参赛作品将在成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全部进行版权登记——成都建设创新型城市、做强西部文创中心,在创意成果的版权保护和转化落地方面已然先行一步。此举不仅为众多既有创意保驾护航,也催生更多新的创意设计佳作,推动成都版权产业不断发展,助力成都做强西部文创中心。
创意落地版权促进产品衍生创业
对于今年创意设计周的定位“创意·创新·创业”,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以“创意驱动创新,创新带动创业”进行过串联。
可以说,不论是创意还是创新,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都需通过创业来实现。这特别突出地体现在文创产业上。
对于发展文创产业,成都在《成都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中定下了目标。到2020年,成都将初步建成面向西部民族历史文化的发掘创新传播中心、面向国际市场跨国合作的西部文化贸易中心、面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西部创意设计中心。
而在文创产业的发展上,成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发展部部长杨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没有版权就没有创新”,这在文创产业尤为突出。“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许多自主创业的小型企业,他们能生存下去正是由于其新颖的创意。这种创意一旦被窃取,对于他们的打击应该是致命的。”
同时,版权登记还能通过版权衍生产品的孵化进一步拓宽文创产业边界。记者在成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了解到,版权登记不仅有利于促进不同行业版权作品的跨领域线下交易,对于文博藏品可通过再创作的方式,将文博藏品转化为文化产品进行文化传承,使其具有新的商业价值。这对成都高度发达的文博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版权保护助力成都做强文创产业
作为全国首个版权示范城市,成都在版权保护的路上一直在摸索前进。
早在2011年,成都版权产业增加值898.0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2.92%,占GDP比重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25个百分点。这样的数据,已经高于上海、江苏等东部城市和省份。
近年来,成都版权领域相关的行业一直在突飞猛进中发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成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了解到,今年全省实行版权免费登记以来,1-10月,成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已完成作品版权登记2.5万余件。从1月份的100余件,到现在月均登记件数稳定在约3000件,版权交易中心的版权登记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
杨蛟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版权知识的普及和法规宣传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版权的重要性。“现在,许多企业也开始自发申报版权登记,成都版权产业的生态已经发展得非常好了。”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成都在构建版权服务生态系统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成都在全市首批设立了29个版权服务工作站。这些工作站散落在成都市各文创产业园、艺术高校和小微文化科技创意创业孵化器当中,为企业与个人进行版权登记与保护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不仅有这样点对点的服务,成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还经常受邀到各大展会进行现场的版权服务。在今年,成都的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与家具博览会上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据杨蛟透露,在每个展会,他们平均能收到200到300件作品予以现场登记。而比起实现版权登记,他们做了更多的咨询、答疑解惑与宣传工作。
而为了进一步鼓励版权行业的发展,成都还出台了《版权示范单位和示范园区(基地)的评选管理办法》以及《成都市优秀版权作品和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工作站)奖励管理办法》。从2016年起,成都每年将评选5至10个版权示范单位,并对获得版权优秀作品称号的单件作品给予最高8万元的奖励。由点及面,成都的版权保护政策也将为创意的进一步落地起到积极作用,让成都闪耀创意之光。
推荐专题阅读文章标签: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