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资讯

首页 > 商标资讯 > 正文

“陶”醉生肖

2017-01-03 09:26:00 商标资讯 分享

  原标题:“陶”醉生肖

  原标题:“陶”醉生肖

  文/广州日报记者杨博 图/广州日报记者何波

  在即将开启的鸡年酉福生肖迎春巡回展上,一群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出道的中青年陶艺家格外引人注目。在各自痴迷的创作中,快乐的赵淋又回到了童年山水花鸟的纯真中;冥想着的林丽芳安静地徜徉在内心中那个温暖的母性世界里;而范安琪则充满了喜悦,把诗书画乐中的东方智慧施加在质朴的陶泥上。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并不是在从艺的一开始就与生肖陶艺结下不解之缘。对赵淋来说,这缘分来自他放下了昆虫世界里的天问;对林丽芳来说,这缘分从孕育的喜悦和爱别离的苦楚中诞生;而对范安琪来说,十六年在陶塑器物上的琢磨,竟然最终把她引向了生肖陶艺的天地。

  欢乐赵淋

  湖南邵阳人,2009年从艺

  只把谐趣献浮生

  2009年,赵淋从华南理工大学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带着在毕业设计作品中赫然提出的“天问”,他只身来到佛山的南风古灶,一头扎进陶艺的世界。他希望用陶艺的方式来表达对儿时花鸟虫鱼世界的痴心迷恋,借此求得内心的一片宁静。

  在南风古灶的小巷深处,赵淋“目心艺社”二层阁楼的斗室里,至今还珍藏着那件名为《虫曲》的毕业作品。“我希望观众能把自己代入到这些虫子中,思考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关系问题。”2010年秋季独立开设工作室之后,赵淋开始把儿时沉浸在山水田园中的童趣再次释放出来。

  在初涉生肖题材的虎年里,他想让老虎(虎,白话中与福谐音)在自己的作品里飞起来,用了一大四小的五只老虎来表现《五福临门》。兔年里,赵淋拿出了又一件作品《先锋兔》。赵淋渐渐找到了方向,专注生肖陶艺。

  渐渐地,赵淋喜欢用一组有着互动关系的造型,来营造一个生趣盎然的故事场景。在《洋洋得意》中,三只肥羊或圆睁双眼,或微微闭目,但总体都保持着闲庭信步的姿态。《猴来居上》中,民间故事中的“捞月”场景换成了“摘月”,三只胖猴叠罗汉一般朝着高高在上的天空探出小手。那在下的两只猴子似乎有点畏惧高处不胜寒,竟分别闭上或半闭了眼睛。赵淋笑着说:“《猴来居上》突破了‘后来居上’的含义,既是对后辈的祝福,又是对前辈的祝福,无所谓先来后到。”

  在下一个鸡年的生肖陶艺创作中,赵淋用了三只做出一连串翻滚动作的小鸡,来表达“货如轮转”、“财源滚滚”的祝福。赵淋解释其中的创意说:“小鸡圆滚滚的,滚动起来很顺溜。”而在另一组《乘风》的作品中,三位头戴“鸡冠”、穿着小短裙的女孩儿,踮着脚尖,闭着双眼,露出了开心的小酒窝,仿佛是看见了“鸡仔变凤凰”的美好未来。

  温情林丽芳

  广东韶关人,2003年入行

  鸡公仔和儿子同年降生

  走进林丽芳的小店,立即映入眼帘的便是鸡公仔的形象。在这里,鸡公仔最多。在铺着撒花扎染的长凳上,身披金银元宝般羽衣的各式鸡公仔,撒着欢儿一般朝着来客好奇地打量着。有的鸡公仔好似跳进了陶罐中,只露出头、背和几根尾羽。有的则趴在陶盆上,痴痴地望着游鱼在盆栽的倩影里一闪就不见了。

  这不禁让人纳闷,为什么林丽芳的小店里摆放最多的是鸡公仔?“因为我的儿子属鸡。”林丽芳说,2003年就已入行陶艺的林丽芳,直到2005年才找到了创作的方向,只因为这年夏天降生的儿子。她开始以母性的眼光,来审视生肖陶艺创作,仿佛如获至宝。

  无论现实中那些生肖动物原型多么的俊逸或灵巧,但在林丽芳的手中,都被抽象成了体态丰满的模样。“丰满包含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比生肖动物的其他特征更重要。”

  “逸丰是我的老师,是他和我共同创建了工作室。”谈起遭遇车祸而离去的丈夫杨逸丰,林丽芳说,他们俩都是机电专业出身。她本人在2003年从事陶艺之前并没接触过陶艺专业,两人却都凭着一股子热爱从零起点开始创作。巧合的是,两人都对生肖题材感兴趣。对比他们的作品,不熟悉的人难以分辨出自谁手。

  “见作品,如见人。”如林丽芳所说的,从她的作品,可以瞥见她那充满好奇、温情的目光,这和杨逸丰是相似的。在遭遇那场家庭变故之后,尽管家人曾劝她返回家乡韶关,但她仍然坚持留在了佛山,继续自己的生肖陶艺创作。

  新古典

  范安琪

  福建宁德人,入行16年

  从做器物巧遇生肖

  2006年,入行16年的范安琪还没碰过生肖陶艺的题材。她擅长器物题材,有一次把陶艺的灯罩碰巧做成了猪仔的模样。灯光就从灯罩上镂空的莲花中透射出来,让不少顾客爱不释手。这件无心插柳之作供不应求,让范安琪感受到生肖陶艺的强大魅力。自此,范安琪有了一个习惯,总是提前一年考虑下一个农历新年的生肖陶艺设计。2008年,她从一件近代漆器得到灵感,这种“泛黑”的红色正是她寻找的“标准色”。自此,她的生肖陶艺作品都以这种“大唐红”为主色调。

  在禅城张槎风林路的大沙工业区,范安琪的工作室和展厅远离陶都陶艺圈子的热闹。范安琪甚至曾主导在工作室的2层阁楼里投十几万元建起2间客房,专门用来和远道来的艺术家交流。

  实际上,首先发现范安琪的是她的丈夫唐嘉。早年,两人都在陶瓷企业里打工,唐嘉是机械师,范安琪则是从干“泥工活”起步的工艺学徒。辞职创业后,这对“不安分”的情侣成立了陶艺工作室。唐嘉鼓励妻子创作,“不要考虑好不好卖,想做就做,不喜欢就砸掉。”而让范安琪欣喜的是,闲时喜爱吹奏古典乐器的丈夫,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凡经他提炼过主题的生肖陶艺都会热卖。渐渐地,唐嘉从旁观者变成了创作的参与者,甚至会先给她定下一个主题。唐嘉坦言,依托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妻子的创作找到了自我。

  而范安琪则对自己的创作有另一种理解:“我习惯‘做减法’,为的是留住(生肖形象)特征,这对创作者是考验。”

  话题:

  缘定生肖陶艺,如何兼得面包与理想?

  三位不同时期入行的陶艺家不约而同经历了摸索尝试到自觉选择的过程。面对日益缩减规模的生肖陶艺市场,究竟是要面包,还是要理想?

  赵淋的策略是针对高端和中低端消费人群,设计出“高低配”的作品,这让他的设计在售价200元至数千元之间非常有弹性。他说,面向中低端生肖陶艺作品的受众偏年轻化。虽然生肖陶艺市场年年喊冷淡,但其实对这部分年轻人群影响不大。

  “市场应该更趋于理性,换句话说就是买家首先看喜不喜欢,而不是只认准作者的头衔。”林丽芳表示,随着自己创作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她的风格,但同时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她的身份和头衔。但林丽芳直言道:“只要能做出好作品,我不着急评职称,也不会先去考虑销售渠道的问题。”

  而唐嘉则对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很有信心。“这个市场的产品和快消品不同,没有同一个人创作出相同的东西。”唐嘉说,为了配合高端化的创作,从2007年起他就开始通过专利保护来维护妻子作品的独特性,抵制住了一部分市场上的跟风抄袭。他转而强调说:“生存就是能被认可,从艺术上来讲,这个要求并不低。”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