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激活“双创” 加速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今年9月,第二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在佛山举行。会上,江门成功签约52个项目,总投资达到351.2亿元,与首届珠西装洽会相比,全市签约项目数量、质量及总投资均有所突破,在珠江西岸七市一区(含韶关)中处于前列。
如此密集的装备项目落户江门,这是城市发展的新景象。近年来,江门以三大国家级发展平台集聚重大项目,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激发“小微双创”市场活力,新的发展动能加速形成,经济发展实现了稳步增长。
中共江门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今日正式开幕。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表示,近五年来,江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绩。接下来的五年,江门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位任务,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道路,培育优势产业和规模企业,打造重大发展平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经济发展稳步增长
三大国家级平台
孕育“珠西重器”
今年11月,从中国铁路总公司传来的一则消息引人瞩目:从2017年3月10日起,广州铁路集团下辖的广珠铁路江门南站将正式更名为江门站;而广珠城际铁路的原江门站则更名为江门东站。其中,新江门站未来将建设成为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同时也是珠中江地区最大、始发线路最多、站台数量最多的铁路枢纽站。
迈进高铁时代,以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建设为标志,江门崛起珠西的路径逐渐清晰。近年来,江门通过推动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和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三大国家级发展平台建设,为江门经济的加速腾飞提供发展空间与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广阔腹地为依托,江门正在加速布局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目前已基本形成以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为龙头、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无中生有”,先后引进广东南奥、广润、格兰达、恒之源、中车轨道、德奥、克诺尔12家配套企业,园区2015年产值达到约20亿元,还与中国铁科院、欧特美等签订了投资协议。
重点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自中共江门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一批大项目陆续建成并发挥效益。数据显示,江门全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从“十一五”的73.5%提升到“十二五”的107%,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达40%左右。
其中,广珠城轨、江肇高速公路、佛开高速公路扩建、江顺大桥等一批交通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江门打造珠三角连接粤西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格局初步形成;国华台电二期、省天然气管网二期等能源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为全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基础;海信电子、康师傅、台山富华重工、亚太纸业一期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江门万达广场、汇悦城等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也为江门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强大动力。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连续三年技改投资
增速位居全省前三
上月初,江门市财政局发布公告称,江门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金母基金正式确定“托管人”。作为迄今为止广东省政府投资规模最大的政策性基金——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金成立以来的首只区域子基金,该消息一经传出便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作为“珠西战略”的策源地和主战场,江门肩负着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重任。2016年,江门又获得工信部批复被列入珠江西岸六市一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先进装备业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据统计,自“珠西战略”实施以来,江门全市新开工项目37个,新投产项目25个,数量分别居珠江西岸六市一区的第一和第三。同时,在2015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工作评估中,江门位列珠江西岸六市一区的第三位,也是全面完成省下达三项指标的两个地级市之一。
作为广东老牌工业城市,江门还力促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以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原本是一家以家用电器排水泵为主要产品的上市企业,近年来积极向智能装备制造业转型。目前,该公司已开展针对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定制标准或非标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等产品进行深入研发,四轴工业机器人已批量推向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地尔汉宇预计在2020年实现产销2万台工业机器人,产值将达到20亿元人民币。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下,像地尔汉宇这样的传统行业龙头企业早早意识到新一代变革已然到来,在多个生产环节都进行了技术改造,正在成为江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企业范本之一。笔者获悉,通过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江门目前已有110家企业上马“机器人应用”项目,连续三年技改投资增速排在全省前三位。
工业园区是江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近年来,江门通过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也正在为全省工业园区建设探索发展新路径。笔者了解到,目前该市台开恩三个园区,鹤山、蓬江、台山、开平、恩平五个产业集聚地已纳入省产业园管理,并享受省产业转移扶持政策。其中,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分别在2012、2014、2015年度省产业园考评中名列全省示范产业园第一名,连续五年获得优秀等次,累计获得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约15亿元。
市场活力明显增强
全市市场主体
总量突破27万
“我们公司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提供恒温的培育环境,所以电力成本很高,大约占整体成本的20%。”近日,江门出台了“民营经济12条”,江门市鸿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坚宏对新政颇为期待,“如果新政能帮助我们这类公司降低这方面的费用,相信对企业发展会起到很大作用”。
出台“民营经济12条”,是江门打造一流营商创业环境、全力推动江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最新动作。近年来,为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江门继续深化改革,推出一系列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的措施。在11月21日召开的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座谈会上,江门的“放管服”改革经验还获得国务院高规格会议的肯定。
去年5月,江门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首批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之一,随后又获批成为全省唯一的小微企业双创综合改革试点市。借此契机,江门推行一系列的扶持措施,着力打造“江门特色、广东标杆、全国示范、国际平台”的全国小微双创之都、全球华侨华人双创之城。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例,江门近年来加快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步伐,“十二五”以来共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264项,精简比达到43%。其中,江门政府清单管理步伐走在全省前列,首创企业投资经营管理“1+3+N”开放型清单体系,并公布实施了“1+3”清单、首批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和3个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等。
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江门一方面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推进企业登记的便利化。今年9月,江门在全国率先实施“九证合一”,截至10月底,全市已发放37265张“多证合一”的营业执照。同时,江门还开通了全省首个市、县(区)两级政府通用的“双随机”抽查系统,促进阳光执法和公正监管。
营商环境的改善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笔者从工商部门获悉,过去的五年期间,江门全市市场主体发展不断创造历史新高,今年注册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7万,其中私营企业48058户、个体工商户206676户,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超80万人。
■数读江门过去五年经济发展
1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3%、8.0%、12.1%、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5800多亿元。
2 加大先进装备业扶持力度。其中,江门市本级财政累计已安排专项扶持资金9217万元,扶持装备制造业项目200多个,惠及企业200多家。
3 201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58亿元,同比增长15.3%,装备制造业投资额218.08亿元,同比增长63.8%,引进投资额超10亿元项目6个。
4 2015年,江门“1+6”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5.3亿元,同比增长27.1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1.32%。
5 新增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包括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5个。
6 2015年,全市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52家,比2013年增加15家,新增一家产值超200亿元大型骨干企业。
7 预计2016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51亿,占GDP比重达到2.1%;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3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3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0件。
撰文:董有逸 全泽超 统筹:詹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