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谁拥有品牌,谁就拥有市场。桐城拥有9枚中国驰名商标而位居全省县(市)之首——
在桐城,以生产粉丝起家的安徽乐健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以高档饼干系列、膨化食品、淀粉和淀粉制品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与销售的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乐健”商标最近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像乐健这样拥有“金招牌”的企业,在桐城并非一花独艳。近年来,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品牌商标战略,走出了一条“品牌兴市”的发展之路。目前,拥有“鸿润”、“金光”、“白兔湖”、“盛运”、“霞珍”、“攀登”、“青草香”、“金星”、“乐健”9枚中国驰名商标,在全省县级中位居首位,占全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1/14。
从“五小商品”到“七大产业”
“桐城既无矿藏等自然资源,又无国家大项目布点。工业虽有特色和基础,但总量上升缺乏后劲。 ”该市经信委副主任胡旭腾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以生产“小袋子、小鸭子、小刷子、小汽车配件、小瓶盖”五小商品起家的民营企业“铺天盖地”有余,“顶天立地”不足,直接制约该市“工业兴市”战略的实施进程和成效。众多企业虽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却没有自己品牌,基本上都是贴牌生产,代理加工,企业本身也缺乏品牌意识。
如何摆脱企业“替别人打工”的命运?“针对这批从小作坊、小工厂的‘草根工业’起步的桐城民营企业,实现持续发展,走品牌发展之路成为不二选择。 ”胡旭腾介绍说,为了实现从“桐城制造”向“桐城创造”跨越,2003年《桐城市企业名牌战略规划》实施,通过扶持优势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推进“品牌兴市”战略。同时,为引导扶持千万家企业走上品牌之路,通过举办商标知识培训班,帮助企业进行商标申报和品牌维权等,还拿出资金重奖获得国家级商标、品牌的企业。
从2007年该市首枚中国驰名商标“鸿润”诞生起,桐城市的产业品牌效应日益增大。目前已形成包装印刷、机械制造、羽绒家纺、制刷制盖、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七大优势产业,还先后被国家相关部门认定为“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中国刷业城”、“中国输送机名城”、“中国优秀包装产业基地”,2011、2012年还获得省实施商标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羽绒家纺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和“输送机械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现已培育出中国驰名商标9件,省著名商标37件、中国名牌产品企业1家、安徽名牌产品企业15家。去年该市品牌企业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利税12亿元,分别占该市工业经济税收总量的60%和出口总量的90%。
从贴牌加工到自创品牌
一枚小小的商标,在戴上“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的桂冠后,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呢?
“‘鸿润’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以后,我们的订单就逐年增长。 ”鸿润集团董事长夏吉国谈到品牌的作用时感触最深,企业一旦拥有了成熟的品牌,就像“白雪公主”穿上了“水晶鞋”。创办于1991年7月的鸿润集团刚开始还只是2万元资产、4个员工的乡间小作坊,多年来企业凭借给欧美羽绒制品知名企业贴牌生产,赚取微薄加工费,企业发展一直受制于人。 2003年后,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企业强化产品自主品牌意识,积极培育品牌商标。到2012年,“鸿润”已是全国最大的羽绒被生产和出口基地,主导产品羽绒被的生产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24.8%,如今,“鸿润”已经成为国内羽绒被行业的第一品牌。 “鸿润”商标在2011年5月被北京东鹏评估事务所估价为4.18亿元。
盛运股份有限公司是桐城市又一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也是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的桐城第一家民营企业。盛运股份董事长开晓胜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怕没有工厂,就怕没有知名品牌。盛运走到今天,品牌的作用不可估量。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盛运品牌投入稳定增长,从传统输送机械,到脱硫除尘,再到垃圾发电,并通过并购中科通用实现产业链的整合以及垃圾发电的关键突破。公司由原先环保设备和工程输送设备制造商成为全国排名前列的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投资总包、咨询、设计、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运营管理的技术工程总包商,顺利转型并打开公司未来业绩成长空间。
在桐城,像鸿润、盛运这样,通过品牌战略实现快速发展的企业不在少数。金光集团依靠“金光”品牌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内燃机凸轴、曲轴气门生产企业,多年稳居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华祥集团依托“白兔湖”品牌,成功将产品拓展到越南、巴西等10个国家和地区。霞珍集团依托驰名商标,出口产品销售不断增长,今年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以上。
从无形资产到“真金白银”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融资难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桐城市通过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先后推出了同企乐贷款、国内发票融资贷款、股权质押贷款、林权质押贷款、动产质押等新型融资手段,为企业融资搭建新平台。特别是在驰名、著名商标企业中率先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将商标无形资产转化成“真金白银”。
2009年,“鸿润”、“白兔湖”、“霞珍”等5家品牌企业以其商标专用权质押,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办理了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在《商标专用权质押合同》中,采用了借贷双方协商确认商标专用权价值的更方便快捷方式,从桐城农村合作银行共获得贷款2590万元。这是我省将商标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价值,实现了商标质押贷款“零的突破”。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桐城市商标质押贷款不仅率先突破,而且后劲十足,在全省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从事水禽养殖、羽绒制品加工出口的外向型企业霞珍集团,是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已5次运用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累计达1.258亿元,公司董事长胡习刚说:“用‘霞珍’实现商标权质押贷款,不仅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难题,降低了贷款成本,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商标专用权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推动了企业品牌建设。 ”
“商标质押贷款已成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拓展融资渠道的有效途径。既解决了企业资金需求旺盛与抵押财产不足的现实矛盾,又充分利用了‘商标品牌’无形价值,及时满足了企业的有效资金需求。 ”该市工商局局长唐锋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为已获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办理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26件次,帮助企业实现贷款5亿多元。(记者 蒋明 通讯员 张植骏)